校園雕塑本身就有一種文化存在的意味,依存於其所處的文化情節,凝固本校歷史文化的輝煌,它不是簡單放置在校園裏的藝術品,更帶有很深的文化烙印。國內很多具有歷史文化傳統的百年老校用獨特的雕塑景觀來體現著深厚的文化與悠久的歷史。這些雕塑代表歷史節點,與四周環境空間有機組合,構成一道亮麗校園文化風景線,可以讓學生觸摸歷史,撫摸滄桑。漫步在歷史悠久的老校時,要學生們了解歷史、銘記歷史,在新校區的鋼筋混凝土構築的空間環境下,應該從校園發展經歷、著名歷史事實中進行提煉和挖掘,以雕塑的形式將校園人文精神融入歷史長河、凝固歷史輝煌,對學子產生深深影響。
校園文化建設是素質改革的一部分,在學校營造創意氛圍有助於中國培養創意人才。校園內的公共藝術是一種無聲的語言,通過長期的耳濡目染,於無形當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孩子們的創意思維和創新意識,而這對於整個社會來說,是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的。
同時,校園文化雕塑要有一定的創新,那麽這才會被真正當做是設計,對於設計者而言,這樣一份創新就顯得十分的重要了,而且對於設計者來說的話,這些靈感都是來源於生活,生活畢竟就是一個我們的靈感的來源地。所以說當這些真實的生活靈感,逐漸的發展成為了一種我們可以看到的一種東西的時候,那麽很多人都會覺得非常的有意思,畢竟藝術品它可以提高人的一個情操,也可以去培養人的一個情操,它提高的是人的一個審美能力,而且也提高了人們修身養性的能力。
校園雕塑的隱性教育功效體現在多方面,首先體現為對學生價值判斷的影響,這其中傳統的倫理道德和時代的主導思想又表現得十分突出。校園雕塑作為一種精神載體,它具有文字屬性,同樣體現“文以載道”的精神。每一座校園雕塑均蘊含有一定的道德追求,能對學生產生巨大的道德潛化作用,激發學生對道德原則、道德規範在情緒上的認同,產生共鳴,同時對道德理想、道德建構產生向往之情。在這樣的環境中,在這樣的文化影響下,會自然而然地激勵學生積極進取、勇於創新。
當中國人的生活隨著工業化的發展越來越城市化的時候,社會會更加需要文化和藝術來修飾或豐富他們的學習、工作、生活空間,從而體現城市的文明程度。